前言--
自從硬碟容量從40GB起跳以後,感覺品質、可靠性愈來愈差
不論任何品牌都不時傳出機瘟的消息,沒有哪個硬碟是讓人可以真正放心的
在使用過各品牌的硬碟之後,這幾年我一直都是選用WD的企業版硬碟
至少買過2顆250G、1顆320G、1顆500G
最早的250G一直到現在都還頭好壯壯服役當中,算是相對較為可靠的
我的電腦主要是工作用途,裡面有多年來所承接的案子檔案
檔案其實總容量不大,但是有的案子會拖很久
有時候客戶會要求把好幾年前的案子拿出來修改
或者一個東西要做好幾個不同版本....
雖然我會不定時用DVD光碟燒錄備份
但是資料整理很麻煩,遇到檔案修改的情況又要重新備份,其實不甚理想
另外我也曾使用過外接硬碟備份
雖然可以把所有資料一次都都進外接硬碟,可是資料變動的話也是要再重新備份,還是麻煩
半年前原本使用的外接硬碟無預警掛點了,之後我就一直在找新的備份方案
直到最近電腦中的500G資料硬碟開始發出不該有的聲音,可能隨時會掛點(硬碟使用時數5000小時)
資料備份迫在眉睫,不得不認真思考解決方案:

方案一
買一顆新的硬碟複製資料替換
優點-簡單快速
缺點-新硬碟還是有可能隨時掛掉
方案二
賣一顆相同規格硬碟組RAID 1
優點-資料安全有保障
缺點-須挑選相同規格硬碟,設定較麻煩,日後升級/更換電腦要再重新設定
方案三
買2Bay NAS網路硬碟作RAID 1
優點-資料安全有保障,NAS功能多樣化,應用廣泛,日後更換電腦不必再次進行複雜的設定
缺點-兩顆硬碟加上NAS主機要花大錢,而且同樣必須準備兩顆相同規格硬碟
方案四
買1Bay NAS網路硬碟備份資料
優點-同上
缺點-硬碟之外還要加上NAS成本
方案五
購買行動硬碟搭配軟體作備份
優點-便宜、功能單純、不需考量硬碟規格
缺點-廠商搭配的硬碟品質通常較差,隨時會掛


我主要是希望能夠有另一顆硬碟做即時的資料備份
當我在主硬碟新增、儲存、修改檔案的時候,能夠在另外一顆硬碟即時產生備份的資料
這樣萬一我的資料硬碟掛掉,只要再買一顆新的硬碟,從備份資料還原即可
若是備份用的硬碟掛掉,也只需要換一顆新的硬碟,再將資料複製一份
許多電腦老手可能會想到用RAID 1的方式利用兩顆硬碟作鏡像
因為我平均2年換一台電腦,所以組RAID 1對我來說是麻煩點,不想每次換電腦就重新設定
而且我只需要小容量的硬碟,500G就很夠用
萬一以後掛了一顆,又買不到相同規格的硬碟,勢必得兩顆一起換掉
NAS的成本較高,而我又不需要網路、分享等功能,希望功能單純化
最後選定了幾款內建備份軟體的行動硬碟(有興趣可以自行點下方連結到商品網頁看詳細介紹)



我之所以選擇轉速較低的2.5吋硬碟,主要是考量他可以透過USB供電,不必外接電源
可以隨著電腦開關機啟動、關閉,裝上去就不用理會他
再者,我主要是用來備份資料,不會用來做快取或主要存取的磁碟,轉速慢一點無所謂
不過必須要有高速USB 3.0的傳輸介面,這點非常重要!!
我所挑的都是硬碟大廠,對T牌印象不錯,S牌印象較差,但最後還是選了最熟悉的WD
廢話一大堆之後網頁圖片應該都載完了,正式進入開箱
外包裝,我選的是750G硬碟


包裝背面有多語言說明內附軟體的功能
並非每一款外接硬碟都有內建備份軟體,要注意!!


打開外盒之後的PVC包裝


內容物只有USB 3.0線材、保證書和硬碟本體
可惜的是隨附的線材有點短,真是男人的悲哀


本體是金屬光澤,材質應該是塑料,背面有4個防滑點


USB 3.0的線材和接口,這是我第一個USB 3.0的周邊


雖然是開箱文,但是開箱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來要介紹的軟體操作
不管NAS還是行動硬碟,軟體是靈魂,好不好用就看軟體囉!
少了軟體的功能,他就只是單純的硬碟而已!!
硬碟接上去之後作業系統會自動偵測並安裝驅動程式


之後可以從檔案總管看到新增的磁碟標籤My Passport
裡面有幾個資料夾,如果OS的驅動程式沒有安裝成功
可以從裡面找到驅動程式
第二個資料夾有附多語言的使用者手冊PDF檔,當然有繁體中文介面


看一下磁碟內容如下圖所示


從磁碟管理工具可看到是一個完整的磁區,沒有分割、隱藏磁區
所以軟體應該只是附在裡面,使用者可以把它複製出來備份


點選根目錄下的WD SmartWare應用程式,安裝備份軟體


應該沒有人會認真看完許可協議吧,按接受就對了


接下來會顯示安裝進度,其實只需幾秒鐘,剩餘時間5分鐘是唬爛的


安裝好之後馬上會出現備份畫面


打開詳細檢視會看到軟體的檔案分類


可是這不是我要備份的系統碟
因為我的SSD系統碟有另外用True Image備份到資料碟
所以我只要同步備份資料硬碟即可
這畫面沒有設定選項可調整,所以直接按略過備份結束安裝程序,重新啟動軟體
可以從開始功能表的WD SmartWare或者右下角的WD Quick View去啟動
進入軟體首頁,紅框處可以選擇要備份的磁碟


圖形介面還蠻簡單易上手的,選好要備份的磁碟之後,按"備份"標籤


他會有"開始備份"的選項,按下去就會進行備份動作
左上角有顯示備份進度,總容量的地方黃色是未備份資料
深灰色是預計要備份的資料,已備份完成的會顯示藍色
(如果你按了開始備份卻沒動作,請將網頁拉到最下面,後面有說明)


備份完成後,左右兩邊都是藍色,"開始備份"按鈕保持按下的狀態
此時兩個磁碟的資料便開始同步,除非你按下停止備份才會終止同步作業


如果備份資料量大,中途停止備份也沒關係,下次繼續會接續作業,不需要重新開始


擷取標籤內有兩個選項,可以選擇擷取到在電腦上的原始位置或是指定的擷取資料夾
用擷取這個字感覺不太順,意思就是取出資料做還原動作,紅框處可以設定還原資料夾位置
下面有兩個選項
變更擷取磁碟區-如果同時對多個磁區進行備份的話,用來選取你要還原的部分


上一個畫面點"選取檔案"就會進入這個畫面



這部分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平常資料都分門別類,我覺得軟體這部分的設計反而麻煩
用檔案總管直接開出來看比較快,因為備份的資料就跟原始資料結構完全相同

完成備份之後你只要點進去外接硬碟看(注意紅色框的網址列)
裡面會將你的備份作業各自分出一個資料夾
例如果要備份的D:資料會存在其中一個軟體預設的資料夾
點進去之後就會發現跟原本磁碟中的資料結構完全一致
而且除非你停止備份,不然兩邊的資料會同步更新
除此之外,你刪除的資料也還會暫時保留在備份資料當中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一個標籤是設定的部分,其實內容不多,看一下設定軟體就好


裡面有四個項目


可以設定備份版本的數目,預設值是5,版本愈多會耗費愈大的儲存空間
用意在於當原始檔案經過多次修改、儲存的時候,保留舊版本
萬一有需要可以重新取回


第二個項目是備份速度,如果電腦等級較差的話可以考慮勾選
他會等電腦閒置的時候才做備份,不佔用系統資源影響工作效能


第三個項目要注意,如果你在進行備份的時候,發現按了"開始備份"按鈕卻沒動作
那你可以試著把擷取資料夾指向別的磁碟試試看
例如要備份D:的資料,就把擷取資料夾指向C:
這樣應該就可以順利進行備份作業了!


最後是檢查軟體更新


其實它內建還有一些保密設定等等的軟體,說明書也有介紹,只不過那些都不是我要的
我只是需要一個不用去理它、隨時幫我備份資料的工具
WD外接硬碟+備份軟體簡單好用,不過每個品牌所隨附的軟體並不相同
選購備份用的外接硬碟前可多留意一下是否有軟體的相關介紹
畢竟軟體才是讓這些周邊零組件發揮功能的靈魂所在!!!

看完落落長一大串,有人可能會想說我怎麼不乾脆把有問題的硬碟換掉
因為我買的是企業版硬碟,當然要本著企業大老闆的精神---
大爺我多花幾百塊買下你,你就給我工作到死在工作岡位上為止!!!(硬碟就是我的員工)
反正死了一顆硬碟還有千千萬萬顆硬碟等著取代你

介紹到這邊,希望各位看倌滿意,如果覺得有參考價值,還煩請不吝幫我按個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葉 之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